第197章 忍一忍也挺好的

    祝通及晋地官吏听的一脸懵逼。

    蓝玉不是主抓军事的吗?怎么说的这三条,都是政务上面的事情呢?

    蓝玉一一说道:“军户制弊端太多,征发的士卒良莠不齐,作战能力不同,会影响战事的进程。所以本帅认为,要改军户制为募兵制。”

    一众官吏顿时大惊。

    在大明刚建国时,为了社会的稳定,朝廷便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户籍,例如民籍隶属于户部,匠籍则隶属于工部。

    其中最让朱元璋自豪的,就是设立了军户,士卒有自己的耕地,住在固定的卫所,百姓一经为军,其一家便世代为军,如果家中的壮丁老病或死亡,便由次丁或余丁替补。

    这种军户制度前期还好,后期随着土地兼并,军户失去了生活来源,又被繁重的徭役压得抬不起头,于是便开始纷纷逃籍。

    所以蓝玉为了提高军队质量,率先对军籍下手。

    可是祝通等官吏大惊失色,纷纷说道:“蓝帅,这是朝廷所规定的,我们贸然更改,恐怕会惹得朝廷震怒,到时候,咱们承受不起后果啊!”

    “是啊,蓝帅,还请三思啊!”

    众人也没想到,蓝玉刚到晋地,就敢玩这么大的。

    不愧是造过反的男人。

    就是有种!

    瞧着满堂反对,蓝玉不屑一顾,淡淡道:“此乃肃王之命也。”

    “嘎……”

    众人顿时戛然而止,面面相觑,这竟然是肃王的命令?

    那是不是就相当于朝廷的命令呢?

    他们如果执行起来,应该也不算违法吧?

    早在蓝玉来晋地之前,朱拓就同他商议过具体方针。

    北地九边的情况糟糕,不单单是蒙古入侵的缘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九边的百姓过于贫穷,人口过于稀少,甚至还会发生逃荒现象。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那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朱拓在晋地折腾了大半年,仅仅是保证了晋地的稳定,接下来的几年,要从军事、经济、民生各个方面改善晋地的生存环境。

    所以,在蓝玉来之前,朱拓就交待了他很多事情。

    见众人无异议,蓝玉接着说道:“至于粮食统销统购,按照肃王的想法,是给小麦这种大宗粮食,设定一个价格,高于这个价格,由官府出面压低粮食价格。低于这个价格,由官府出面收购粮食。”

    这也是朱拓想出的主意,让百姓能从耕地中挣些银子,又不至于让百姓买不起粮食,这能够极大解决晋地物资短缺的问题。

    所以众多官吏听到此举后,并没有表示反对。

    至于最后一条,盐法恢复开中法,就受到了很多争议。

    所谓开中法,就是大明从建国之初制定的盐法,盐商须赴边塞纳粮,再由官府发给盐引。

    可是如今盐商为了就近给边镇输送粮食,就会招募人手在边疆屯田,这也就导致了,边镇会出现土地兼并事件。

    朱拓在晋地时,就已经下了死命令,严禁土地禁止买卖。

    所以说,大明的商贾必须从千里之外,运输粮食来晋地做生意。

    而晋地的商贾,受到这条措施的保护,会快速的崛起。

    一旦晋地的商业繁荣起来,那么就会加速与蒙古诸族的交流。

    到时候,前往蒙古做生意的商人会越来越多,会向蒙古不断倾销丝绸、瓷器、盐巴等。

    如此一来,蒙古的制造业会遭到重创,仅仅生产毛皮、牛羊等物资,为大明源源不断提供原材料。一旦脱离了大明,蒙古的经济就会一落千丈。

    祝通劝道:“蓝帅,这么大的事情,要不先禀报朝廷,待朝廷应允后,再推动也不迟。”

    蓝玉摇摇头,淡然道:“不必,就按照肃王的命令,推行这条政策。”

    “可要是朝廷……”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到蓝玉那如鹰隼般的目光盯了过来,顿时吓的不敢言语。

    “没有可是,推行政策时,出了任何差错,本帅一并担之。如果做出了成效,那就是肃王的功劳,清楚了吗?”

    “清楚了,清楚了!”

    祝通赶紧点点头,低着头,不敢出言反驳。

    不过瞧蓝玉这做事风格,似乎与印象中的一人比较像。

    是谁呢?

    祝通想了好久,哦,是姚广孝那反贼啊,记得姚广孝在太原时,做什么事都是肆意妄为,根本不顾忌朝廷的看法。

    要不是他口口声声称,做的这些事都是肃王殿下吩咐的,他那反贼,早就被砍八百回脑袋了。

    做完了这些事,蓝玉又去了定边县,见到了李肃、程守德等武将。

    蓝玉即刻拿出舆图,开始下达了作战命令。

    “李肃,你在四王子旗之外与敌人对峙……程守德则是率一路偏军插到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