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书屋 > 都市言情 > 帝国再起 > 第七章 在江西(二)

第七章 在江西(二)

    自光泽县北部的宁洪伯大营至江浒山,甚至是从在闽安镇登陆以来,结寨自保的百姓见过太多。这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很是常见,有求活,有抗税,有抗清,更有兼而有之的。

    林林总总,他们的身影大多是不会记述于史书之中,如陈凯讥讽马得功时提过的四明山区、浙东地区,“大小六百余起,孤村、远堡,亦建义旗;资粮扉履遥济海中,莫之或吝”,但其中真正能够记述于史书的,却不过是大兰山王翊王江、薛岙冯京第、新昌俞国望等寥寥数部而已。更多的,有幸的能够在县志、族谱中留下只言片语,绝大多数的则直接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行至江浒山,此地在三十几年后,由于江机、杨一豹反清义军曾在此驻扎,屯数万,立木墙据险而守,待清军镇压后便将贵溪县丞移驻此地。不过此时,山间、上坡上倒是多有开垦出的田地,洪国玉带路,陈凯一行很快就抵达了揭重熙安营的寨子。

    此处,充作寨墙的木料稀疏排列,算不得紧凑,也无甚章法,但还总算是有所屏障。寨子入口,男男女女,进进出出,多是扛着锄头、挑着担子,有的是向寨子外面的田地走去,而有的则是从那里回来,唯独有志一同的便是这些男女老少,无不是束发右衽,更多有襕衫、网巾,一如此前在闽北见过的陶潜那般的儒生,只是多了许多,作寻常人等似的。这时候,倒显得陈凯一行这般剃了头,换了长袍马褂的无处不显着别扭。

    江西总督的官衙,不过是一间大一些的房子,连院墙都没有,乍看上去似乎和寨子里那些简陋的居所无有太大的区别。

    步入其间,上首坐着的那位仙鹤补子的从一品大员,看上去并非是陈凯预想中的那般白发苍苍,干练、坚毅,神色中更不乏勇敢,于陈凯所见的文官里已是极为难得的了。

    这位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江西总督揭重熙揭老大人,表字万年,临川揭家坊人士,崇祯十年进士,初入官场便在福建的福宁州任知州,为官清廉、体察民情、宽严有度,有“一清如水爱如春”之誉。清军入关,揭重熙一路走来,皆因抗清一事。其人态度坚定,作战时也敢与士卒并肩而战,渐渐的得到了隆武、永历两位皇帝、朝廷上下以及江西各路明军、义军们的信任。

    对于陈凯的到来,揭重熙早已得到了消息,但是此番特别放下了公务在此等候,却还是由于洪国玉将陈凯的名讳报了上来。此刻见陈凯入内,行礼如仪,揭重熙也没有托大,站起身来便亲手将陈凯扶起,随即向在座的众人高声介绍道:“这位就是在广州救民数十万的陈凯陈知府!”

    “嚯”的一声,众人当即便惊得站起身来,唯有洪国玉似乎还有些不明所以。陈凯的名字他们不是没有听过,但是印象不深,倒是揭重熙,前些天有朝廷的使者辗转赶来宣慰时提及过了这桩事情,还没有来得及说与洪国玉,陈凯的本尊却率先抵达了江西。

    “不敢,只是下官恰逢其时罢了。”

    “陈知府过谦了,不是恰逢其时那么简单吧,杜永和的弹章里可是分明写了阁下是处心积虑的。”

    “哎,我就知道杜永和是不会让我痛快的。”

    陈凯一脸的无奈,倒是揭重熙哈哈大笑道:“这天下,若是多几个陈知府这般处心积虑做好事、做善事、做大事的人物,国朝也不至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吾倒感兴趣的是,陈知府此来,是否也是处心积虑的来为我江西王师和江西百姓解除困厄的?”

    “制军所言甚是,我等亦是想听听陈知府的高见。”

    “此言大善。”

    揭重熙不似其他文官,或许是与武将接触久了,亦或者是原本性子就豪爽,此刻朗声谈及,无有半分扭捏,似是真心想听听陈凯这个创造过奇迹的人物的想法,权作攻玉之效。而此时,一文一武,随声附和,路上洪国玉已经提及过了,这二人应该就是揭重熙的助手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傅鼎铨和定南侯曹大镐。

    前者,也就四十来岁,看相貌,应该是个直言敢谏的铮臣,据陈凯的记忆,与揭重熙一同起兵反清,协助揭重熙联络众将。而后者,看样子却不似洪国玉那般,倒像是个儒将,事实上其人本是鲁监国初起时依仗的荆国公方国安的部将,但其父曹参芳却是个博学之士,曹大镐幼承其教,也不似寻常武人那般粗鄙不文。

    只是对于曹大镐,陈凯印象最深的却还是他在出发前看过的一些记录,其中曹大镐的官职全称是“钦命恢剿浙直江闽总督节制三十六营文武、稽核将吏功过、联络各路官义兵马、赐蟒玉尚方剑兼理粮饷便宜行事兼兵部尚书、挂平海大将军印总兵官中军都督府、少保兼太子太保、定南侯”。原本陈凯以为他的那个“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管军器局事,福建按察使司参议,漳泉分巡道兼漳州府知府”的官衔已经够长了,现在看来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连人家一半字数都不到。

    说来,陈凯也算是名声在外了,毕竟是阴过尚可喜一手的,有了这个对手衬托,倒确是比弄死什么王邦俊、马得功之类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