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093

    延平帝突然宣布要废储, 举朝震惊。

    许多平日里并不站太子的官员都跳了出来反对,其中不乏从不站队的纯臣,甚至还有些几乎不问事的老臣功勋也强烈反对。

    储君乃是一国之根基, 不可轻易动摇。况且太子此次救灾有功,平日里也没犯什么大错, 也算是一个勉强合格的储君,无缘无故被废除, 很多大臣都接受不了。

    大臣们私底下纷纷议论,更有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出来,组织大臣们进宫, 恳请延平帝收回成命。

    陈怀义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不轻。

    他知道有晋王在背后推波助澜,太子又不知收敛,父子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厚, 延平帝迟早会生出废储的心思, 但没想到这一天竟来得如此之快,而且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太突然了。别说是他, 恐怕太子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事太不合理了, 延平帝即便开始忌惮太子了, 也不可能贸贸然地就动手。比如对晋王,延平帝忌惮, 也只是限制晋王的势力发展, 并没有要将晋王彻底打压下去的意思。

    对晋王都如此, 更何况是延平帝最重视的太子。

    除非太子做了什么让延平帝不能容忍的事。

    他当即命人去查。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大理寺卿张昭这两日频繁进宫, 昨日一天就进出宫三趟, 最后一趟甚至是在宫门快落锁的时候。

    而且大理寺这两天抓了好几名随太子去利州救灾的低下级官员。

    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隐秘的信息没多少人注意到。延平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扣押了此次随太子去救灾的禁军都统杜天乐,而且还削了好几名中下级将领的官职,将随太子去救灾的一万禁军大换血,将领几乎全撸了,还将这一万禁军打散重新编回了军中。

    显然,延平帝对这去救灾的一万禁军极度不信任。

    综合这些信息,陈怀义猜到了一个大概。

    只怕是太子利用这次出京办事的机会,想方设法拉拢了禁军都统杜天乐,将手伸向了禁军,犯了延平帝的大忌讳。

    难怪延平帝会如此震怒。

    太子前面做的那些事就已经让延平帝不悦了,他竟还敢将手伸向拱卫京师的禁军,这不是跟老虎嘴边拔牙没什么两样吗?

    不过张昭本是去查太子这次赈灾的账目问题,最后却牵连出禁军,而且只用了两天时间,速度如此之快,就像是有人将证据放在那儿,等他去拿一样,这就有意思了。

    陈怀义猜测,张昭应是暗中投靠了晋王。

    这些都在晋王的算计中。

    这一环扣一环,既有晋王的从中作梗,又有太子的自己作死,以至于走到了今天这地步。

    更糟糕的是,腊月二十二,小年的前一天,天寒地冻,数十名大臣,其中不乏几名德高望重的老臣跪在延福殿外,恳请皇帝收回成命,还力陈废储的种种弊端。

    这些大臣中不乏延平帝平日里非常信任的纯臣。更有个老御史指延福殿的大门骂延平帝太荒唐,废储跟儿戏似的。

    但他们这么搞,不但救不了太子,还会让延平帝更加忌惮太子,怀疑太子除了将手伸向禁军,还收买笼络了这些大臣,所以太子一出事,这些人才会不顾触怒他的风险大冬天的跪在殿前替太子求情。

    文臣武将,太子都沾了,还在民间搞事,大肆夸大其美名,四处传唱,一副要取而代之的模样,延平帝焉能忍。大臣们越是反对得厉害,他恐怕越是想废掉这个颇得大臣武将们“心”的儿子。

    果然,对大臣们的跪地求情,延平帝一概不理。

    直到傍晚时分,延平帝才让人将一堆证据摔在了大臣们的脸上,细数了太子的六宗罪。

    一,驭下不严,纵容下属贪污救灾粮钱。据大理寺目前查到的情况,太子麾下有两名官员在赈灾的过程中,以次充好,跟劣绅奸商勾结,用陈年发霉的旧粮冒充新粮,以牟取暴利。还有一名官员克扣康州的赈灾款项,中饱私囊,让无数百姓挨饿受冻。三人在这次救灾中牟利总计达八万两银子。

    二,欺君罔上,夸大成绩。赈灾期间,太子不顾灾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依山镇逗留数十日,收用了地方官员送的两名女子,整日饮酒作乐,却鼓动手底下的人到处去宣扬其成绩,还组织人手发动百姓为其建祠立像,劳民伤财,罔顾灾区百姓之苦,实不堪为一国之储君。

    三,窥探内宫,在皇帝身边安插探子。

    ……

    延平帝显然是有备而来,每一宗罪都有确凿的证据,人证物证齐全,直接甩了这些为太子喊冤的大臣狠狠一记耳光。

    第一条大臣们还能为太子辩解,毕竟谁底下还没有几个不听话的手下?这些官员贪污受贿理应受罚,但并不能证明此事是太子授意或是太子从中获取了利益。因此这事太子顶多担个失察之职,远不到废储的地步。